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跨校优势联合,打造“新工科+新商科”交叉复合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学位培养新模式

2023-03-21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基于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创新实践,集聚在计算机大类和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探索“新工科+新商科”融合发展新路径。学校设计构建了人才评价新标准、深度融合的课程新体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联合培养新机制“四位一体”的“新工科+新商科”跨校跨界跨大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一、探索金融科技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评价新标准

以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跨界创新实践、全球化意识四类能力为核心,创新性提出了“新工科+新商科”四方面学生毕业要求。在综合素质方面,培养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行业和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同时,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构建了较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和金融学知识体系,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工程和数据分析和解决区块链金融和智能金融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跨界创新实践方面,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熟悉金融科技前沿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既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基本原理与方法,还能设计高效的数字金融模型并解决量化投资、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新时代经济金融的重大实际应用问题。在全球化意识方面,重点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从而赋予学生终生成长的强劲潜力。

二、构建“计算机+金融”深度融合的课程新体系

根据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未来金融科技与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为引领,将STEM知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深度融入金融课程,从基础、专业、实践三个方面,构建了“宽口径、重融合、强创新”的“计算机+金融”课程体系,开发了诸如“智能合约平台搭建与实践”“区块链与数字资产”等融合类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区块链金融与智能金融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发挥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科技方面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深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发挥西南财经大学在金融学方面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扎实的金融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新时代金融发展趋势和业务场景具有深刻的见解。

三、建设递进式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

以学年为维度进行阶段划分,以培养解决区块链金融和智能金融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主线,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由浅入深递进式引导学生获得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中,大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开设金融学导论、人工智能导论、智能合约平台搭建与实践(新生实践课)等入门课程,激发学生对学习金融科技的兴趣;大二阶段,通过开设入门级智能金融和区块链金融实验,以及区块链系统编程(挑战性课程)、智能合约与DApps开发、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等课程,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大三阶段,通过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智能金融和区块链金融综合实验Ⅰ、Ⅱ、Ⅲ”,让学生独立进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金融”综合实验,激发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第四阶段,通过企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提高和检验。

四、探索跨校跨界联合培养新机制

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都市成立交子区块链研究院、创新中心和区块链学院,邀请到国际知名金融企业精英对学生进行指导,构建了“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以“3+1”校际联合培养、多类型导师制、国际化交流、小班化教学构筑人才培养新生态、新环境。两校互派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学生三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一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以两所“双一流”高校多年沉淀涵养蓄积学生潜能,开阔思维方式;以小班化教学推动研究型、项目式课程建设,塑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潜力,训练科研思维;为学生匹配“成长导师+学业导师+行业导师”三种类型的导师,全方位、全程指导学生学业,体现高格调的人文关怀,从社会、科技、产业、理论发展的角度与时代同频同步开展师生高强度思维碰撞。同时,加强对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经费支持,以多类型国际交流项目为支撑,将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思维融入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