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

2022-03-02

天津大学   曾周末

一、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多年来,仪器类专业教指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密切合作,联合资深企业和高校专家,从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入手,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结合,开展一系列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为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成立仪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负责开展仪器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组织制定专业补充标准、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实施、进行专家管理和研讨培训等。全国仪器类专业共有62所高校通过认证,初步形成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改进工作、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局面,在行业形成了很强的影响。学会开发“仪器专业认证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学校把认证要求与日常教学运行对接,反响强烈。

二是作为中国科协的试点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点推进“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水平评价”(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至2020年,累计4800名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认定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为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服务,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得到广泛认可。

二、改革思路及举措

项目充分调研分析科技进步、产业变革条件下行业发展的特点,明确行业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完善仪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制度体系,建立本科毕业生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专业教师工程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研究借鉴国外专业认证制度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有效衔接的经验,探索构架新工科条件下专业认证制度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衔接机制,明晰职业发展路径,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面向国家发展和产业变革需求。

项目围绕行业人才能力需求,从明确行业从业人员能力需求及体系构架,明确仪器类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完善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体系,逐步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探索构建新工科条件下专业认证制度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衔接机制,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状态数据平台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服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

三、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项目正在按预期推进相关工作,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通过行业从业人员能力需求的小范围预研,对仪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及其特征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已形成专业毕业要求设计指南(草案)和教师工程能力培训大纲(草案),对帮助专业梳理毕业生核心能力要素,对引导专业制定和设计专业毕业要求有参考价值,对开展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培训提供了条件。

二是完善了仪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体系,增加了面向已认证专业毕业生的见习工程师认证和面向经过工程能力培训教师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5745名仪器类专业毕业生获得“见习工程师”资格,开展专业教师能力培训6次、1404人(次)教师参训,71名仪器类专业教师获得不同层级的工程职业资格,助力师生职业发展。

四、创新点及特色

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体现在:

1.以新科技变革、新产业变革条件下,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为主线,明确仪器类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明确仪器类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要求,助力师生职业发展。

2.以行业从业人员能力需求为主线,完善了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水平评价标准,探索仪器专业认证毕业生与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衔接的实施办法,逐步实现与国际注册工程师制度的衔接。

3.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状态数据平台,跟踪人才职业发展,为高校仪器类专业修订培养方案、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和工程人才培养。

五、应用及推广情况

项目完成后其成果将使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仪器类专业毕业生、专业教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体会员受益。


新工科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