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指导教师及学生申报通知(社交媒体舆论认知与智能传播)

2022-10-28

各学院(部):

为更好开展新工科毕设项目,提升项目质量和水平,社交媒体舆论认知与智能传播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现面向全校教师和毕业班学生进行招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背景

社交舆论场真假信息交织、污名泛滥且瞬间扩散,双标下的“呲必中国”“抹黑中国”现象频频发生。国家安全边界已扩展到认知空间。习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改变舆论对抗中的被动落后局面,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对舆论生态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传播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本次新工科毕设项目围绕我国在网络空间内容治理和舆论博弈的重大需求,构建多学科领域知识支撑下的社交内容认知与舆论传播体系,聚焦舆论场“人、事、情”等核心要素,发展具有精确、高效和自主等特征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最终目标为集成系统研发,多学院师生以跨学科交叉视野,共同参与这一项既具有科技挑战,又符合国家重大紧迫需求的任务。我们力图以该项目为基础,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师生,通过创新性的科技产出和实际业务支撑,扩大我校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二、选题方向及任务

项目拟设五个研究方向: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舆论内容认知理解技术、社交用户画像分析技术、智能传播技术、我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其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负责实现针对境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检索等;舆论内容认知理解技术,研究对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内容,尤其是不良信息的检测识别方法;社交用户画像分析技术,研究对社交用户画像、社交机器人检测、网络公知社交分析等;智能传播技术,研究针对交互型语境和全媒体平台的智能信息传播与扩散方法;我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建立我国的国际形象评价模型、传播能力评价模型,并提出我国的传播能力建设路径。

每个方向设1-6个研究任务。每个研究方向拟设1-4名指导教师岗位。每个研究任务拟安排1-2名学生。研究方向和任务设置如下:

方向1:社交媒体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目标:针对境内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研究可持续的社交数据采集技术(尤其是针对重点目标),并实现数据的处理、存储与语义融合表示。

方向2:社交媒体舆论内容认知理解技术

任务2.1 社交媒体不良信息检测与意图分析

目标:基于多模态社交媒体内容的语义分析,实现谣言式的虚假信息、选择性的误导信息、负能量的消极消息等的检测识别,并对信息的意图进行提取。

任务2.2 虚假信息的真相还原

目标:融合多源数据,包括有关事件的多来源报道以及用户评论等,识别提取信息的虚假不实之处,提供有关事件的完整描述框架。

任务2.3 社交媒体视频内容语义分析

目标:针对社交用户生成的视频内容,建立基于语音识别、用户标注文本以及视频自身的融合语义分析模型和技术,实现对视频的自动语义分析和意图理解。

任务2.4 多维度社会议题舆情分析

目标: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和表示学习技术,从热度、极性、内涵等维度,实现社会性议题的舆情刻画。

方向3:社交媒体用户画像分析技术

任务3.1 重点社交用户的画像分析

目标:实现针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国内外重要人物的画像分析,包括其基本信息、主要兴趣、政治/经济倾向、重大事件观点等的描述。

任务3.2 社会公众画像分析及其认知空间可视测绘(2个学生)

目标:实现针对普通社会公众的画像分析,尤其是其在国内外重大事件(如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下的情绪、情感、心理、观点等的刻画,构建社会整体认知描述模型。针对重大舆情事件下的社交用户生成内容的语义、用户的情感倾向、情绪和观点等进行时空聚类等分析,实现可视化的描述分析。

任务3.3 社交机器人及可疑账号检测

目标:基于社交内容语义和社交网络分析等构建检测模型,实现社交媒体空间社交机器人和非正常用户账号的自动检测识别。

任务3.4社交媒体公知关系网络挖掘与话题分析

目标:针对国内重要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社交媒体公知等重点人群的社交网络,进行挖掘分析,并对相应群体的社交话题进行融合分析。

方向4:社交媒体智能传播技术

4.1 社交机器人账号生成与培育

目标:实现针对境内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机器人账号高效设置,并可通过持续性社交内容供给实现社交机器人的自动维护。

4.2面向交互语境的对话生成与用户引导(2个学生)

目标:基于大规模社交媒体用户评论交互数据,构建交互语境下对话文本自动生成模型;实现基于社交机器人的交互式媒体用户认知状态感知,并实现基于对话的用户情绪和认知的引导。

4.3 社交网络群体观点交互和传播分析

目标:实现面向社交网络群体的竞争对抗关系分析,面向社交网络个体的情感倾向的传播方式分析,对群体中个体情感倾向进行实时预测,实现针对社交网络中的关键个体的引导干预效应分析。

4.4面向全社交平台的广域信息推送

目标:基于社交机器人交互网络构建,以及全社交平台信息传播网络构建,实现舆论内容的广域推送。

4.5 境内外社交舆论场认知冲突识别与传播议题设置

目标:基于社交内容语义理解,辨识境内外社交舆论场中存在认知冲突的事件话题,并针对性的实现传播议题的设置。

4.6 面向社交舆论场的传播内容智能生成

目标:实现大规模传播内容的自动生成方法,满足社交舆论场对于个体和群体等对象的内容推送需求。

方向5:我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5.1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中国国际形象评价研究

目标:基于多社交平台大数据,构建我国的国际形象评价分析模型,发现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关键性因素。

5.2 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评价及传播矩阵构建

目标:全面梳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渠道,并建立评价模型,提出进一步的传播体系建设方案和路径。

5.3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舆论宣传策略分析与应对机制

目标:系统分析境外社交媒体有关中国的舆论内容,探讨其宣传策略、方法、手段和意图等,并提出应对机制。

三、指导教师和学生选题报名

指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毕设课题。指导教师请扫描填写指导教师报名小程序报名,学生报名请扫描填写学生报名小程序报名,时间截止到1130号。

注: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对毕设选题进行扩展,可在报名小程序中予以说明。

四、报名方式

指导教师报名:

 


学生报名:

 



联系人:邵明来,15001110813

社交媒体舆论认知与智能传播

20221028

 


2023届新工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