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流本科与新工科建设专题研讨会

2018-07-20

时间:7月15日-17日

地点:青岛

主办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

参会人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青岛大学副校长于永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邀请了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林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青岛大学副校长于永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等高校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全国近300所高校5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主要内容:

在主题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作题为“新工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主题报告,基于我国30所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及其开展通识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林健教授以“新工科主体专业建设”为主题,围绕新工业革命对传统工程学科和专业的影响、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和基础以及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等进行了报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作题为“聚焦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主题报告,围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等八大关键词,探讨了地方本科新工科建设的理念、角色与路径;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作题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川大实践”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等“川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青岛大学副校长于永明作题为“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探讨了一流本科建设的要素、关键点和关键任务;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黄一如作题为“同济大学的新工科实践”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同济大学新工科建设的理念与思考、探索与实践、目标与成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作题为“新时代新使命——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主题报告,探讨了新时代地方行业性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探索和与新工科建设路径等;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围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认识和举措等作了题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报告。学会秘书处学术部主任高晓杰、青岛大学副校长于永明、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马建荣和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张国忠分别主持报告环节。

17日上午的圆桌对话环节,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马建荣、南华大学副校长刘升学、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浙江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盛清、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任传波、汕头大学教务处处长蔡映辉、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杜荣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孟祥红等高校相关领导、专家先后围绕“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和“新工科建设发展实践与展望”等三个专题作报告。

随后,报告嘉宾与参会代表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参考教材与实验设计及其组织方式、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传统专业升级改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汕头大学教务处处长蔡映辉、青岛大学教务处处长孔伟金和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王霞分别主持这一环节。

(十一)第一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

时间:9月24日-25日

地点:北京

主办方: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

参会人员: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周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主任欧敏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吴启迪,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尤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袁驷等出席论坛。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大学、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参加。

主要内容: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工程教育创新发展”,旨在汇集全球工程教育、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领袖,共同研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

开幕式上,李晓红在欢迎辞中表示,工程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又是影响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工程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奏响工程教育的时代强音,努力为国际工程教育贡献中国智慧。此次论坛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围绕未来的工程教育展开交流与研讨,相信会带来新的不一样的思考。

欧敏行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工程教育的前沿问题。2015年,联合国正式发布了包括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清洁能源、创新与科技、气候变化等方面的17个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工程科学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当前工程教育需要更好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受教育者实现终身学习,增强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帮助民众理解新技术的发展。

邱勇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工程教育:为了人类更美好的家园”的主旨演讲。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邱勇说,工程创造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工程教育决定了我们未来的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教育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发展道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长期致力于卓越工程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邱勇指出,当前,工程教育存在弱化的趋势,工程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工程教育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为了应对挑战,国际工程教育界一直在思考并积极采取措施。此次论坛将深入探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谋划工程教育的未来。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程教育的声音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响亮,工程教育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晰,致力于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行动方案一定会更加协调一致。

邱勇强调,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要服务于构建人类更美好的家园。他对未来的工程教育提出如下建议:更加强化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有高尚道德的工程师,有灵魂的工程师;更加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培育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更加强化交流合作,加强了解和沟通,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工程的信息和价值,全面提升工程和工程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最后,邱勇表示,我们要以胸怀世界的豪情、眺望未来的视野、关怀人类的情怀,推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共同培养卓越的工程科技人才,共同构筑人类更美好的家园。

麻省理工学院副教务长理查德·莱斯特(Richard Lester)作了题为“工程教育的创新(Innov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的主旨演讲。理查德·莱斯特阐述了麻省理工学院应对国际工程教育新趋势的相关实践:以课题或项目为主线,鼓励学生实现跨院系的选课与学习;通过建立小组,促进学生与多样化的人群进行互动,并实现课堂学习、数字学习、实验学习之间的平衡;在全球范围内选拔顶尖人才和师资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

全球工学院院长理事会主席娜塔莎·狄波拉(Natacha DePaola)作了题为“通过协同效应将影响最大化:一种全球视野(Maximizing Impact through Synergy: A Global Perspective)”的主旨演讲。娜塔莎·狄波拉表示,工程是全球工业4.0发展的核心,必须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创新。具体而言,要加快开发适合全球协作的平台和工具;要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要通过与行业的深入对话,实现产学研结合,寻求整体的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龚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以及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安尔翰分别致辞,就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等问题发表见解和建议。

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还有全球工学院院长理事会执行秘书、国际工程教育学会秘书长汉斯-于尔根·霍耶(Hans-Jürgen Hoyer),美国工程教育学会执行主任诺曼·福滕伯里(Norman Fortenberry),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奎,Quanser首席执行官保罗·吉尔伯特(Paul Gilber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余寿文等。

开幕式后还将举行校长论坛和分组论坛。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将围绕“工程教育的挑战和一流工科建设”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等主题进行主旨报告和探讨。同时,近5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将围绕产学合作新模式、工科实践能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工程教育创新、国际合作与工程教育创新、工程教育创新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教育的多样性等议题展开分组演讲和讨论。

    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