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
大连理工大学 罗钟铉
一、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本项目由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两个独立实体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日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共同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9人,兼职院士3人、外籍教师24人。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软科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第7名。在大型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新型平台软件领域开展的核心基础理论研究及研发领先国际。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有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校企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600余人。
二、改革思路及举措
本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领域软件人才需求,突出大型工业、新型平台软件和嵌入式高端软件人才培养特色,探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发展途径。
图1 本项目具体措施框架图
本项目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独立的党政组织机构、校企协同的运行机制、多元化的人事管理机制;(2)对标国家战略领域需求,建立多学科交叉特色软件工程专业实施方案、多类型融合的专业师资队伍;(3)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一体两翼”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特色软件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机制;(4)创建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构建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三、阶段性实施成果及成效
1.深化“校企+中外”合作,创新特色化软件学院组织模式。本项目已建立与校内数学、机械工程、运载工程与力学多学科交叉,校外行业国家领军企业及国际一流大学协同的师资队伍;建立了校企协同的运行机制。
2.聚焦“一体两翼”特色,创新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本项目重新定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重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增设数理基础课程42%,增设特色化专业方向选修课程8门,本研衔接选修课程6门。
3.着重“特色化”人才培养,创新特色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验平台建设。本项目执行期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际课程资源建设10门。获批国家软件工程教指委推荐教材10部。已达成与航天中任、华为等企业共建专业方向、课程,与日本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达成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4.把握国家人才需求方向,创新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质量保证体系。本项目在原有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选聘包括华为、新松集团等6家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建立了校内校外多主体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创新点及特色
1. 一体两翼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创新性提出 “聚焦大型工业软件、深化新型平台软件与嵌入式软件高端软件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内外双循环的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聚焦大型工业软件“一体两翼”特色方向,建设“校内厚基础”+“校外特色化” 内外双循环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组建国际一流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国际一流工程人才,突破国际前沿关键技术。
图2.内外双循环的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3.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组织机构创新。基于两个学院共建一支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管理队伍;建立流动教师编制以及责任教授制度;采用系、所合一的方式整合、贯通本科培养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4.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构建 “4:N”模式的校内校外多主体参与、系统化的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与改进、监督与指导、理论和实践、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并重。
五、应用及推广情况
本项目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创新性地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聚焦大型工业软件的“一体两翼”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的关键领域培育特色化软件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1.改革模式形成有效辐射。建设了系列特色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与教材,助力国内其他高校的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受邀在国家示范性软件联盟专题会议等各种人才培养专题会议上做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改革报告。
2.引发社会更加关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接待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中国航天科技等高校、政府及企业来访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