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农林项目群整体工作进展情况

2022-07-18

中国农业大学   宋正河

 

项目群整体实施进展

项目群研究面向食品农林行业产业发展对新时代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立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并处于取得关键突破的历史关口,通过持续深化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开放式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农林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平台框架和实施路径。

研究了新工科与新农科的交叉融合模式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机制,推动了农业食品、生物、机械、电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初步构建了食品农林专业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和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

 

undefined 

1 基于微生物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

深入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法与路径探索,推进新兴技术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性应用。

undefined

2 新兴技术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性应用

通过强化食品、农林工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设了多主体参与、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社会对接平台,初步形成了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模式和创业导师、创投资金、政策帮扶等资源保障机制。

undefined 

3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关要求,通过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汇聚校内外要素资源,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完善了工程教育实习实训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了具有良好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体系。

undefined 

图4 四平台三结合建设成效

面向全球化和新经济、新产业的需求,通过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和中外工程教育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项目,分析工程教育传统优势高校和新兴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经验,研究了涉农工程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探索了涉农工科学生海外实习,高校与海外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undefined 

图5 涉农工程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运用研制的标准推进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工作,最终形成可供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采纳、兄弟院校借鉴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质量标准。

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1)涉农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条件支持和保障相对薄弱。

涉农高校工程背景和教育、教学环境相对薄弱,尽管学校给予该项目群大力支持和帮助,但项目的实施条件相对传统工科院校薄弱,特别是新工科建设需要雄厚的经费支持。

2)受国内外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国内及国际交流受到限制,部分项目研究进展偏慢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1+3+1全域有机农业技术模式,形成了交叉学科理论+基层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课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开展了农学、微生物学、资源转化利用等多领域学科实践教学,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初步形成了产业导向农业生物工程交叉的创新工程教育体系改革方案。

2)初步形成了混合式学习、在线开放课程、MOOCSPOC、翻转课堂等相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涉农高校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性应用,并开发了一批新型教学资源

3)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智能农机装备等产业领域,建立了“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产教融合“食创工场”食品类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构建了食品农林新工科产教融合的多方利益共同体,并为之形成实现多元主体之间“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的合作共生机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围绕食品、农林行业人才培养要求,建设了集教育、培训、研究及生产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初步构建了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形成了区域性大学生实习实训保障的法律法规的改革试点经验。

5)针对欧美国家的工程教育理念、模式、机制、路径的比较研究,邀请了国际知名学者研讨涉农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开展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完成了6个涉农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报告6份,初步形成了涉农高校新工科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

项目群后期实施计划和安排

食品、农林项目群后期实施将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制造业战略结构调整,通过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持续对传统涉农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同时加强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新工科要情